骑猪兜风

不惧电商不怕关店 实体零售怕什么

骑猪兜风 2016-08-17 03:15:36    200680 次浏览

  关店、销售乏力、利润下滑,在外界看来,实体零售屡屡被曝出的窘境与电商的侵袭不无关系。不过在零售操盘手看来,电商并不可怕,关店也是一个正常的商业决策,相反,一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地方,比如城市商业规划、政策监管以及相关税费调整、房租成本,才是真正影响到实体零售命运的因素。

  房租高企

  成本逐年走高成最大压力

  如果说实体零售最头疼的问题可以列一个名单的话,那么排第一的一定是房租压力。北京华冠商业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英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房价基本都打着滚儿地涨。我们十年前租的店,一个店50万元租一年,现在要200万元。我们自己算账,这个店一年能不能多挣150万元,如果行那就开”。

  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的邻家便利店是北京零售领域的新兵,进入市场刚刚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副总经理贾江红称,便利店单店在150平方米左右,一年需要100多万元的房租,对于便利店,这个成本压力确实太大。

  房租成本高的直接后果是关店及不开店。贾江红称,“在高租金成本下,行业里新鲜血液进不来,老店不愿意开新店,而城市在不断扩张,产生新需求谁来解决”?肖英说,“开店要对员工和老百姓负责,现在压力最大的是房价上涨,有时候我们经营企业不得不关店”。在上述人士看来,为应对租金成本上升,零售门店要不硬撑着,但是最终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将会升高,如果选择关店,对老百姓生活的不便利也是一种无奈的后果。

  关店潮成为实体零售被唱衰的一大原因,在从业人士看来,房租涨幅过快是导致关店的主要客观因素,但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关店不能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自身运营管理跟不上市场变化发展而关店,这种关店也是正常存在的。”超市发党委书记李燕川表示。

 监管限制

  转型创新遭遇政策一刀切

  “实体店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有地方开店就有销售额就会产生利润”,李燕川认为,目前零售商都在转型,被倒逼着研究顾客需求。据他介绍,北京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超市发大部分门店都开在社区周边,中老年顾客比较多,想要在原有的商品零售之外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但这一符合市场需求的举措实践起来却遭遇了不少困难。

  李燕川介绍,超市里提供的是只需加热便可食用的快餐,但是按照相关规定,如果要做餐饮项目,审批条件之一是厨房面积至少要占到营业区的一半以上。“一个店一共3000平方米,如果1000平方米做厨房,那改餐饮算了,还做什么超市。”李燕川认为,“超市发是以生鲜配送为主,做差异化的经营没有感觉电商冲击有多大,但是如果不创新的话,企业真得等死了。”

  翠微大厦总经理徐涛称,翠微超市也遇到了这样的状况,在他看来,现在还是用餐饮加工的相关法规条例去套用超市餐饮项目,但市场催生的新生事物需要新的法律去适应它。在肖英看来,零售企业属于商务部管理,但是经营的餐饮项目却属于食药监部门负责,同时其他执照办理还需要工商部分参与,各个部门法规条例的设置都相对独立,导致商业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受到各方面限制。

  事实上,餐饮项目一刀切不仅困扰超市,也是便利店的难题。贾江红表示,“消费者买水或者中午快餐不是把生的变熟的,只是把它稍微加热一点,但只要起火只要有热源就不允许”。

 规划缺位

  网点布局存重复竞争

  市场竞争是自由的,但是发展的边界也会受限于城市规划。与运营细节中遭遇到的限制相比,在商业规划上,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还处于放手阶段。李燕川举例称,在超市发双榆树门店周边5公里内,有家乐福、物美、京客隆等四五家大卖场,对于周边居民来说,一共有2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已经远远超出了需求,浪费社会资源;而对于海淀较为偏远的地方,很少有企业主动去开店。“好的位置谁想开店就可以开,不好的位置政府补贴才有企业去开店满足当地消费需求,在网点布局上,政府应该要管而不是放手。”

  徐涛认为,商业网点布局其实是一个秩序管理问题,城市开发的规划和商业的规划结合起来,引导商业良性发展,能够避免企业重复竞争。在发达国家,按人口设置大店和小店是通行手段,开店甚至要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以日本为例,1974年制定相关法律,根据大型店预定地区的商圈人口、当地大型店销售面积在零售业中所占比例、人口增加率、零售额变化、零售业分布状况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可以开店,对于限制性区域,开店申请将得不到批准。

  在肖英看来,无序化的商业布局在房山更为明显。房山位于北京西南郊区,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商业服务业并没有被纳入整体规划中,“70多栋楼没有一个商圈,没有一个适合超市的选址,我建议应该在开发房地产的过程中留出匹配的商业用房,由政府统一控制和管理,政府统一交给企业运营”。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