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2000瓦社区”成就瑞士低碳生活

骑猪兜风 2016-03-21 00:50:14    200787 次浏览

  关健

  [据苏黎世能源部门统计,2014年该市人均基础能源年消耗量大概在3800瓦,这是自1990年至今首次低于4000瓦这条线,明显低于前几年,此前该数字曾一度保持在5000瓦以上]

  [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立的相关模型测算,要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必须将每年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上限控制在1吨内,相当于每人每年最多使用2000瓦特天然能源,2000瓦社区因而得名。]

  在人人都为改善居住条件而不断给家里添砖加瓦、购置智能家电时,地球另一边的部分瑞士人正在将乌托邦式的低碳生活变成现实。

  去年年底,195个国家聚集巴黎开了一场世界气候大会,各与会代表签署了一项促进能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巴黎协议》,目标之一是保证未来全球温度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最多增加2摄氏度。

  会议召开同时,与法国接壤的山地国家瑞士在全国建设的低碳公寓样本“2000瓦社区”已投入使用。根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立的相关模型测算,要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必须将每年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上限控制在1吨内,相当于每人每年最多使用2000瓦特天然能源,2000瓦社区因而得名。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瑞士驻华大使馆了解,目前瑞士联邦外交部下属发展与合作署正在与中国进行一项有关低碳城市的合作,先期选中了上海、重庆、成都、烟台等试点,通过瑞士在城市区域减排技术方面的输出,来减缓中国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

  但由于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较大差异,类似2000瓦社区这样的居住概念在中国推广和接受仍有待时日。

  一个样本

  2月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瑞士苏黎世见到的2000瓦社区样本是这样的:它建在一个废弃的有轨电车仓库上,公寓楼外观与普通住宅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不设任何停车位。但走进公寓,墙体和地面是未做任何装饰的混凝土,只有一部电梯。一户居民向记者敞开房间,其室内墙壁只简单刷了一层白色涂料,此外并无其他装修。

  平时进出电梯的既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也包括中年男性和老妇人,并非如想象中清一色年轻群租客。一共有250人分住在这栋5层公寓楼的90多套房间里。根据租赁协议,他们无权购买这些房屋,只能租用,而在瑞士其他被评定为2000瓦标准的社区,个别可供出售。

  “虽然租住在公寓房,但我感觉自己就像住在城堡里一样舒适。”苏黎世2000瓦社区Kalkbreite的一户中年女性住户Nina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她住在38平方米不设隔间的公寓房,租金比周围住宅低40%,除了共享区域还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对她来说已经足够。

  这些低碳社区广泛运用了新技术,比如使用地热取代化石燃料取暖,利用太阳能供电,用可回收混凝土做承重墙等,新技术保证了租客的基本生活水准不会因碳排量上限受影响。因地制宜是其理念之一,伯尔尼的2000瓦社区就采用太阳能板和热泵供暖和热水;卢塞恩则利用远程热能中心供热。

  与接受新技术相比,人们在生活理念上的转变并没那么容易。在苏黎世Kalkbreite社区仅一街之隔的公寓楼,此前就有住户在自家阳台上用标语抗议街对面的这种生活方式,“我想用多少电就用多少”。在他们看来,与陌生人共享厨房、甚至共享冰箱是难以接受的。毕竟,如今在瑞士能做到每年只消耗2000瓦能源标准的人口只有2%左右。

  2000瓦是瑞士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2011年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美国人当时的数字超过了10000瓦。

  总体上看,在瑞士全国目前现有或即将竣工的2000瓦社区项目中,租客的需求是远大于供给。苏黎世能源项目负责人GeorgHafner对本报记者说,这里住的并不是穷人,“当人们富裕后才会更关注环保,而相对贫困的人更多想的是怎样去获取。”

  让环保人士感到欣慰的一个里程碑是,在此前一项针对苏黎世市民的全体投票表决中,高达76.4%的投票赞成2000瓦社区的建设,并将此写入了当地相关法律条文中予以保护,相当于给这个项目颁发了准生证。

  去年10月,巴塞尔建成的Erlenmatt西区是瑞士首批2000瓦社区之一。它包含574套公寓和其他各类设施。目前,瑞士全国一共在伯尔尼、卢塞恩、苏黎世、巴塞尔等7个城市建设了9处2000瓦社区。

  生活在这些社区的人普遍抱有一种分享经济的头脑。除了公共洗衣房、阅览室、屋顶花园、一楼休闲区、儿童画室、瑜伽房等向所有住户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外,Kalkbreite社区每9户共用一间厨房和WiFi网络,大冰箱里的食物分属于不同主人。

  公寓楼里的信息栏是一个二手物品中转站,住户将自己不用的电器转赠给需要的人,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贴在上面,“我有一辆自行车”、“我需要一把大扳手”,这些生活物品在不同住户间流动。不久前,瑞士洛桑理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发出一款手机App,用户可以基于LBS地理位置分享生活物品和工具,相当于将上述二手物品信息栏搬到了移动端。

  反对与支持

  过去50年,瑞士的人均居住面积翻了一番,将近50平方米,寸土寸金的苏黎世为人均43平方米,而Kalkbreite社区只有32平方米。况且瑞士人均收入和物价均明显高于周围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国。

  一名几个月前从伦敦搬到苏黎世工作的金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他认为苏黎世的物价至少要比伦敦贵30%。在富裕的惯性下,2000瓦社区这种“清苦”的生活条件对瑞士人的确是观念上的挑战。

  站在Kalkbreite社区的楼顶花园上,GeorgHafner指着街对面一栋黄色的公寓楼对本报记者说,之前那里的居民就打出标语抗议这种生活方式。但就在离黄色公寓不远处,一座2000瓦社区的配套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除个人外,2000瓦社区也曾受到个别天然气公司的反对,因为这些社区采用地热取暖,无形中让后者的经济利益遭受了损失,目前苏黎世80%以上的供暖是靠燃烧化石燃料。对此,苏黎世政府的做法是帮助这些天然气公司改组,摆脱过去单纯依靠天然气赚钱的模式,目前公司新能源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近20%。

  目前这些低碳社区建筑几乎都由私营开发商兴建,拥有2000瓦这一标准,开发商能更快得到施工许可证,周围居民对施工噪音等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宽容。

  然而,住在Kalkbreite社区的人一年的实际能源消耗真的达到2000瓦特以下了吗?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GeorgHafner说,现在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或设备去精确评估每户居民的年碳排放量,如果住在里边的人喜欢一直开着灯,一天洗5次澡,并不会受到强行限制。

  一个宏观数据的变化正展现出这些低碳理念的成效。据苏黎世能源部门统计,2014年该市人均基础能源年消耗量大概在3800瓦,这是自1990年至今首次低于4000瓦这条线,明显低于前几年,此前该数字曾一度保持在5000瓦以上。

  事实上,2000瓦社区只是瑞士推进低碳生活理念的样本之一,联邦、州、市三个行政级别均在推进节能减排,其中包括提高能源利用率、发现新的可替代能源、鼓励分享等,具体措施中甚至有鼓励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办公桌,因为在瑞士很多职场人是边工作边学习的,他们并不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待在办公室里,但出于隐私和习惯,很多人并不愿这么做,理念上的转变仍需时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