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给孩子iPad不等于教育创新”

游客 2017-04-17 13:18:41    200664 次浏览

4月16日,《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学习型组织之父、国际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来到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为该校新成立的“少年人文学院”揭牌,现场对话南外师生,并发表了以《系统思考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主旨演讲。

据悉,南外“少年人文学院”拟开设蕴含中外优秀人文思想的社团与课程,下设博雅国学馆、人文管理学院、花艺茶道社、书香雅韵吟诵社等四大机构,并开设生涯规划讲坛、与名师名家对话、古乐欣赏、批判性思维等系列课程。此次“与彼得大师面对面”就是该学院“名师名家对话人文课程”之一。该学院旨在通过文学、历史、哲学等思想对撞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思考,涵养美好心灵,传承人文精神。

那么,针对未来教育,彼得·圣吉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教育创新难点,在大人不在孩子”

“教育就像锚一样,它卯定了我们的人生!而事实上,全球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愿景!”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彼得·圣吉致力于系统思考的推广。目前,在美国已经出现不少系统学校,其核心特点是:在教室这个系统里,不是只有一位老师,而是有几十位老师,因为每个学生其实都是老师。

彼得·圣吉举例说,他家附近一所学校有一位非常特别的数学老师。整堂课除了前五分钟是他在讲台上讲课,其他时间全部是学生自己学习。孩子们四人一个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老师整节课就是走来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展,便于及时调整小组的搭配。然而,这样的创新很有挑战性。因为当家长看到这样的课堂时,他们会惊呼:“天啊!这究竟是在干什么?没有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且整个课堂嘈杂不堪,太疯狂啦!”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花非常多的精力去跟家长解释,试图让他们理解这一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学习了数学,更提供了非常可行的情商教育。孩子们通过互相教学的过程,要了解不同同学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方式,并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对方、了解对方,这就是情商教育的一部分。

彼得·圣吉说,那位数学老师以前每次阅卷都很生气,课堂上教过的,孩子还是不会。他意识到学生被动听讲绝对不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所以他把自己在这个学科上的专业能力转化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学习设计,他的角色也从教师转化为设计师。

彼得·圣吉说,英语里有句俗话说得好:“瓶颈是在瓶子的上部分。”在他的理解中,教育创新的难点不在孩子,而在大人。老师在实现自我转化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彼得·圣吉认为校长的角色很重要,他们应该为教师的转型创造机会。

“科技不应是教育唯一关心的领域”

“很多时候,我们会混淆创新和科技的概念。在美国有这样一个误区,很多教育界人士一谈到创新,就觉得是要给孩子们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比如给他们提供iPad,让他们有更多科技和网络的资源。”彼得·圣吉认为,将创新等同于科技,是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创新真正的含义是创造新的价值源头,是找到做事情的新方式。教育领域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创新精神。”彼得·圣吉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自己当前的教育体系感到满意,这是一个全球普遍现象。

彼得·圣吉谈到了杰佛瑞斯特的一篇文章。杰佛瑞斯特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参与发明了数字式计算机,也是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老师。在那篇文章中,杰佛瑞斯特称,在整个人类20世纪的发展当中,科技是主导动力,汽车、计算机、互联网包括电气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科技推动的。但是21世纪会由不同的力量去塑造,比如水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他认为,作为关心教育的人,第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勇气,要让孩子们有勇气去追随他们的内心,去解决这个世界上重要的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找一份好工作,让雇主满意。孩子们需要知道如何去创新,要有这样一个深深的信念,他们可以成为塑造未来的主人。

彼得·圣吉说:“我的这位老师并不是一个反科技的人,因为毕竟在科技发展史上有他一席之地。但即使有这样背景,他仍然认为科技不是唯一的。”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再到三年级,下课时铃会响起来。事实上全球的教育体系都是差不多的。”彼得·圣吉认为,全球的教育体系都缘于工厂化,都是从工厂生产的体系中借鉴过来的。一开始,学校的设置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工厂提供劳动力。但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再逃避这样一个问题,即“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考虑未来50年、未来75年,就需要教育的创新。这些教育创新其实就是围绕“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进行,比如翻转课堂、创客,基于项目的综合实践学习等。

彼得·圣吉说,基于这些创新,发展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有一个核心理念、两个专注领域。“核心理念,就是万物互联!学生需要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发展为两个聚焦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在课堂当中,任何教育理念的创新都离不开学生们在课堂里的学习体验。第二个领域就是在课堂之外更大的支持系统,也就是说学校文化。真正的创新能够发生,一定有文化的支撑。”

■现场

彼得·圣吉对话小学生 直言“没聊够”

16日上午,彼得·圣吉受邀来到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与该校师生对话。南山外国语学校科苑小学六年级的王思齐、文华学校四年级的王佳易两位小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和彼得·圣吉进行了现场对话。

对话环节结束时,彼得·圣吉表示:“对话环节实在太棒了,可惜时间太短。”他还约孩子们,回头接着聊。王思齐兴奋地告诉记者:“跟国际大师对话,自己原本很紧张。上台后,发现彼得·圣吉既幽默又亲和,回答问题还特别接地气儿,自己的紧张一下就消失了。我很幸运能跟大师对话,这将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回忆。”

王思齐:圣吉教授,我有一些问题想要请教您。我的爱好是击剑和旅游,我学习击剑已经有五年时间了,我喜欢这项运动是因为它能带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我想知道您有什么爱好或者喜欢的运动吗?

彼得·圣吉:在我小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在打棒球。那时我还没有去上学,但对我来说打棒球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喜欢棒球。

王佳易:圣吉教授,我喜欢弹吉他和唱歌。我想知道什么样的音乐影响过您的生活?

彼得·圣吉:在我小时候,我没怎么听过跟我同龄的小朋友们听的歌。那时候很流行摇滚音乐,我却不是很喜欢摇滚音乐,直到快上大学之前我都不太喜欢摇滚。我小时候喜欢听一个传统歌手的歌,他的歌很优美。我的爸爸也会弹吉他,所以我从小就是在音乐声中长大的。

王佳易:您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

彼得·圣吉:任何类型的小朋友我都喜欢。小朋友们都很棒,有时我甚至觉得学校的设立就是大人们想跟孩子们多待在一起的借口。因为没有什么比跟孩子们待在一起更有趣了,他们充满了好奇心。

王思齐:我的妈妈告诉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过上我想过的生活。但是我现在每天都要写作业,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我该怎么办呢?

彼得·圣吉:你妈妈在这里吗?回答这个问题,我要特别小心才行。我觉得好好学习很重要,但有时候我觉得,特别在当今这个时代,有时孩子们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应该去玩耍,去发展自我,因为自我不仅仅是在书中。读书固然有用,但书不能代替你自己,不能代替自身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我们学校提倡的像树一样成长的理念。这棵树首先得是这棵树本身。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