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整治“海淘”市场 须土洋“李鬼”一起打

游客 2017-06-26 11:19:54    200696 次浏览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展开专题询问。到会应询的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提问时说,针对近年来流行的“海淘热”现象,今年将把妇幼用品、学生用具、食品接触类产品等列入重点监督范围。

时下,省时、省力、省钱的网购,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网络无远弗届,网购延伸到海外亦是水到渠成。“海淘”在质量、价格、品种诸方面比“国内淘”“本土淘”占据一定优势,“海淘热”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海淘”并非处处河清海晏,像国内网购一样,也需要规范、离不开监管。像妇幼用品、学生用具和食品接触类产品,更是占据“海淘”商品相当大的份额,将其列入重点监督范围,是保证“海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举措。

“海淘”商品虽好,可是不能迷信。国际商品市场也会良莠不齐,甚至存在鱼目混珠乱象。根据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商维权平台发布的报告,2016年“海淘”十大典型投诉问题中,榜上第一位的就是疑似售假问题。今年,新闻又频频爆出“海淘”假货问题。情人节期间,南宁海关查获带有“CHANEL”标识的假冒化妆品套盒120盒,共计1080件;中国“海淘”用户中73.6%为女性,因此化妆类产品成为假货重灾区。

“海淘”商品假货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李鬼”作祟。有些国内网店或平台打着“海淘”旗号,在国外下单大批订购假货,再作为“代购商品”邮寄给国内消费者;还有内外“李鬼”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国内“李鬼”把国产假货运出去后,直接在国外网站上销售,再让消费者“海淘”回来。二是部分无良转运公司掉包。消费者一旦碰到这样的转运公司,商品除了被掉包外,还有可能被扣留或者丢失。再就是不正规海外网站直接售假,此类网站虽不多,但也为害不浅。“海淘”实惠亦有隐忧,消费者满怀期待却可能买到不知哪个小作坊生产的假货,在维权与售后服务上亦容易陷入陷阱。

要让“海淘”规范健康发展,职能部门的监管必须跟上。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消费者宣讲“海淘”常识要领,让热衷“海淘”者懂得怎样选择正规路径与规避风险。要创新监管措施,通过建立追溯体系和落实黑名单制度以及重拳打击制假售假制度,让监管切实发挥威力。要有将“洋李鬼”和“土李鬼”一起痛打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探索与国外市场监管部门跨界合作机制,让各种“李鬼”望风而逃,无生存之地。

内容加载中